• 近日,东南大学郭新立教授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陈忠伟院士和罗丹研究员合作在通过利用介电效应构建自调节型锌负极界面双电层以实现水系电池超快充性能方面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相关研究成果“Constructing Autoregulative Electric Double Layer Through Dielectric Effect Toward Fast Charging Zinc Metal Anode”以东南大学作为第一单位发表于能源材料领域国际权威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水系锌离子电池(AZIBs)在储能领域备受关注,但是锌负极表面的锌枝晶生长、无可避免的产生析氢(HER)、腐蚀等问题,导致电池性能不理想。双电层(EDL)是锌离子溶剂化/去溶剂化过程以及Zn/Zn2+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场所,因此锌的沉积/析出行为以及副反应在很大程度上由EDL结构决定。基于上述分析,通过合理调控EDL结构是解决锌负极所面临问题的关键。在锌负极上构建人工固体电解质界面(SEI)是调控EDL结构的有效策略。然而,EDL结构与锌负极性能之间的关系鲜有报道,EDL结
  • 近日,东南大学完美体育手机app最新版李桂香教授及其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Reviews Materials》上发表了题为“Resilience pathways for halide perovskite photovoltaics under temperature cycling”的前瞻性文章。该文章系统分析了循环热应力对钙钛矿光伏器件稳定性的影响,并提出了一系列提升器件耐温性能的策略,为未来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商业化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其高效率、低成本和轻质柔性等优点,被认为是下一代光伏技术的重要候选。然而,其稳定性问题仍然是实现大规模商业化的核心挑战之一。为此,李桂香教授团队对温度循环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影响展开深入研究,表明温度波动可能引发不可逆的晶体相变,导致器件光电性能下降;不同功能层的热膨胀系数存在差异,易在界面处产生应力积累,从而影响器件的长期稳定性;此外,温度变化加剧了离子迁移,加速材料劣化,进一步降低器件性能。针对这些问题,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系列提升钙钛矿光伏器件耐温性能的策略,包括优化材料结构,通过离子掺杂和界面修饰提升钙钛矿的热稳定
  • 2025年1月3日,江苏省先进金属材料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第四届学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南京顺利召开。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魏炳波,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蒋成保,吉林大学蒋青教授,上海大学翟启杰教授,华南理工大学朱敏教授,山东大学刘相法教授,浙江大学严密教授,北京科技大学吕昭平教授,军事科学院梁秀兵研究员,中南大学刘咏教授,江苏沙钢集团陈少慧研究员级高工,云海金属集团徐正祥高工,东南大学完美体育手机app最新版院长佘伟,副院长陶立等专家领导出席会议,重点实验室各研究方向与师生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魏炳波院士主持。佘伟代表学院致欢迎辞,向莅临本次会议的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指出,江苏省金属材料重点实验室作为学校重要科研平台,将始终以推动基础研究与产业应用为目标,肯定了实验室近年来为学校金属材料及相关学科发展、人才梯队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和国家战略等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实验室主任沈宝龙教授汇报了2024年度工作进展及标志性研究成果,贾喆教授、白晶副教授、陶立教授分别就“结构与功能特性优异无序合金研究进展”、“新型可降解医用植入材料的设计、开发与评价”、“基
  • 12月7日至11日,第70届IEEE国际电子器件大会(International Electron Devices Meeting,IEDM) 在美国旧金山举行。此次会议上,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团队宣讲了基于二维PtSe2的自供电无线多合一收发器-传感器电路(SWATS)“2D PtSe2enabled Self-powered Wireless All-in-one Transceiver-Sensor Devices”,这是东南大学作为第一单位在SMB(Sensors, Mems, and Bioelectronics)Session的首篇IEDM论文。该工作由我院陶立教授牵头,我校集成电路学院孙立涛教授、我校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陆卫兵教授与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李卫胜教授共同完成,我院博士生王哲涵为第一作者。如图1所示,SWATS集高灵敏度分子传感器(32%·ppm-1, LOD50 ppb)、宽带异质光电探测器(360-940 nm)和吉赫兹(GHz)射频晶体管等模块于一身,可同时实现传感信号收集、调控与传输等功能,并可通过太阳能和电磁能混合能量收集模块工作从而无需电池。基于SWAT
  • 近日,东南大学完美体育手机app最新版在高性能OER催化剂结构设计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Rapid Formation of Epitaxial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Catalysts on Dendrites with High Catalytic Activity and Stability”发表于国际著名学术期刊《ACS Nano》上。析氧反应(OER)是电解水制氢、锂空电池等许多器件中能量储存和转化的关键一环。但OER动力学迟缓,需要高效、稳定的催化剂来实现高的能量转化效率。近年来,一些高活性的微、纳OER催化剂被陆续开发出来,这些催化剂往往缺乏自支撑性和良好的导电性,须与泡沫镍等多孔集流体复合使用。但在工业级电解水制氢的电流密度条件下(250 mA/cm2),复合电极易因剧烈的气泡扰动导致催化剂流失,也易因集流体氧化,导致催化效率急剧降低。针对该问题,蒋建清课题组的崔鹏博士、王通珩硕士在导师张旭海、曾宇乔和蒋建清教授的指导下,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析氧电极结构设计策略,即先通过气泡动态模板法构建分级多孔的金属集流体,再在集流体单晶叶片上通过电化学处理,快速外延
  • 2023年11月15日,受储成林副院长之邀,山东科技大学曾荣昌教授在完美体育手机app最新版教职工之家作题为“医用镁合金腐蚀及结构功能一体化涂层”的学术报告。我院储成林副院长、白晶副教授、黄志海副教授、王成老师,南京工程学院董强胜老师以及三十余名研究生参加了本次学术报告会。曾荣昌教授的报告幽默风趣,既向大家讲述了他精彩的人生经历,也详细介绍了他所带领的材料腐蚀与保护科研创新团队在生物医用镁合金的腐蚀与防护领域的研究工作。他的研究报告从医用镁合金的腐蚀类型、影响因素及表面改性三个方面展开。基于团队多年的工作积累,曾教授首先介绍了包括点蚀、电偶腐蚀、脱溶腐蚀在内的常见镁合金的腐蚀类型和机制,随后针对镁植入物在高血糖人群体内应用的现实需求,探索了富含葡萄糖和氨基酸的生理环境对镁合金腐蚀的影响和相互作用机理。为进一步提高的镁合金的耐蚀性能,推动镁合金在生物医用领域的应用,曾教授还提出了利用氨基酸、葡萄糖、维生素C等物质诱导Ca-P涂层进行表面改性的新思路。随后,王成老师和董强胜老师也分别进行了题为“基于金属/溶液界面电化学过程的镁腐蚀机理研究”和“医用镁合金表面自修复涂层构筑与修复机理研究”的报告。报告结束后
  • 2023年9月19日下午3点,由完美体育手机app最新版研究生会举办以“新能源与化工产品的电化学制备与精炼”为主题的前沿科技类讲座在纪忠楼报告厅如期举行。此次讲座邀请到澳洲科学院院士,澳大利亚阿德菜德大学化工学院首席教授,阿德菜德大学材料与能源催化中心创会理事乔世璋教授主讲,全校线上与线下共800多名师生参与。此次讲座由胡林峰老师主持。1. 主讲人介绍乔世璋,澳洲科学院院士,澳大利亚阿德菜德大学化工学院首席教授,阿德菜德大学材料与能源催化中心创会理事。乔世璋教授是电催化,光催化,各类电池及多个新能源相关领域的全球领军专家,其团队先后在Nature、Nature Materials、Nature Energy等世界顶级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370余篇,H指数为175,i10指数高达472,学术论文总引用量超过8W+。曾两度斩获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桂冠学者,并获得过包括2021年南澳年度科学家奖、2013年美国化学学会能源与燃料部新兴研究者奖以及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杰出研究者奖(DORA)、2016年埃克森美孚奖等多项荣誉。2. 讲座内容讲座伊始,全体师生起立奏唱东南大学校歌。随后,乔老师通过讲述水分解制氢与二氧
  • 新能源是怎样影响人类的生活的,人类又是怎样运用的新能源?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化工学院首席教授-乔世璋将从新能源与化工产品的电催化制备与精炼方向给出新的理解和认识,让更多人认识到新能源在现在社会中的作用。一、讲座信息【主讲人】乔世璋【主题】新能源与化工产品的电催化制备与精炼【讲座类型】科技前沿类【地点】纪忠楼报告厅【时间】2023年9月19日(周二)15:00-17:00【Lecturer】:Qiao Shizhang【Theme】:Electrocatalytic preparation and refining of new enery and chemical products【Location】:Jizhong Building Lecture Hall/Dingding【Time】: September 19, 2023 (Tuesday) 15:00-17:00【Appointment】:November 18, 2023 (Monday) 19:00-24:00二、嘉宾介绍乔世璋,澳洲科学院院士,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化工学院首席教授,阿德莱德大学材料与能源催化中心创会理事。
XML 地图